越在偏僻的山村里,老師對孩子們的成長越發揮至關重要的指引作用。許許多多的思想和知識,都是由老師第一次帶到孩子們身邊。山村里許多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出去打工,常年陪伴孩子們的,是學校的老師們。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培育鄉村未來的希望。
鄉村老師們也很需要成長和提高,只是因為地處山區,他們很少有這樣的機會。于是,在感動于山區老師們數年如一日在三尺講臺上默默奉獻的同時,蘇泊爾也希望能幫助山區老師,讓他們擁有更開闊的眼界和更堅定的職業信念。
因為一個好老師,可能就是一所好學校,擁有了一個個優秀的鄉村老師,我們才能擁有良好的鄉村教育。
2010年以來,蘇泊爾開始針對中西部山區鄉村蘇泊爾小學的骨干教師,開展一年一屆的鄉村教師培訓活動。期間經過多種嘗試,最終確定了讓中西部老師們親臨東部優秀山村小學實地體驗交流借鑒的培訓模式。
5月10日,在杭州公益組織第九世界的協助下,來自全國各地的蘇泊爾小學山區教師再次會聚浙江,在浙江南部山區麗水市縉云縣長坑小學,進行為期十多天的培訓。
這十天里,老師們全身心投入長坑小學的日常管理各個環節,了解長坑小學整個學校運作的各個細節,找到辦好一所山村小學的內在因素。
“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滲透在長坑小學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中,更滲透在學校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老師們的工作兢兢業業,訓練一絲不茍;孩子們的生活秩序井然,學習勤奮刻苦。他們相信憑借自己的力量,可以讓山村里的孩子們也擁有多彩快樂的童年,讓山花開得無比鮮艷。
“世界上只有一種教育——愛的教育”這一理念,體現在老師對孩子們負責認真的教學工作中,體現在學生優秀的習慣養成上,也體現在學校為孩子們創造的豐富充實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在藝術、體育、益智等各類課外活動中,山里孩子們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和更自信從容的成長態度。
“根扎縉云,花開麗水,果結浙江,志在中華”的學校發展目標,讓長坑小學立足自身環境,腳踏實地,務實傳承和發揚本地鄉村民間文化,不斷地獲得突破,取得驕人的成績,將一所山村小學也辦出了一流水平。
長坑小學的辦學實踐,深深觸動來自中西部的老師們。西部的鄉村教育,大多還是停留在給班里的孩子們上好語文數學課,抓考試成績的階段。而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只限于課本上的知識。從學生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寢,期間的衛生、飲食、玩耍、集會、課堂、課外活動,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教育的本質。讓孩子們的小學生活豐富多彩,童年時光快樂充實。
這次活動,與其說是培訓,不如說是游學。在這個游學的過程中,老師們看到他人的實踐,必定會產生見賢思齊的想法。
除了長坑小學,老師們還參觀了河陽小學、仙都小學、龍泉八都小學等幾所鄉村小學,這些小學的辦學特色也非常鮮明。河陽小學的剪紙社團,讓老師們眼前一亮,一幅幅充滿趣味的學生作品,凝聚了孩子們的巧手巧思。仙都小學的“迎羅漢”,是當地民間文化活動在校園中的傳承,培養孩子們對自己家鄉的認同感。這種種教育實踐,也是我們許多扎根山區教育一線的老師們要思考的。
十幾天的學習之旅,緊張而充實,豐富的內容讓老師們收獲滿滿。臨別的時候,老師們都流露出些許不舍。長坑小學之行,已在他們心里播下了一顆顆即將萌芽的種子。
山里孩子們是可愛的,在山里工作的老師們更是可愛。他們的可愛在于單純地實踐著辦好鄉村教育的理想,他們的可愛在于傳遞給山區孩子們滿滿的關心愛護。他們是孩子們童年時光里最可愛的人。
現在,參加此次培訓的各位蘇泊爾小學老師已經返回家鄉,回到熟悉的工作崗位上,繼續陪伴孩子們。祝福他們一切順利,期待處處山花盛開。